2021按市及按息回顾与2022前瞻

12/01/2022
Cover
Cover

联储局点阵图预期美明年加息3次
若银行结余维持充裕 本港HIBOR未必跟足美息升幅
料明年HIBOR由「超低水平」上调至「低水平」 2022按息主要处2厘以下
低息环境历史性延续14年
 
2022年经济复苏面持续扩大 新取用按揭额料破4,000亿元再创新高
 
     2022年将至,中原按揭今日发表名为「2021按市及按息回顾与2022前瞻」的报告。
 
     中原按揭董事总经理王美凤在报告内指出,2021年随著疫苖登场及本港疫情受控,本港经济已重拾动力,今年楼巿及按巿表现理想。展望2022年,巿场预期美国年内加息3次,王美凤预期,若本港银行结余维持充裕,HIBOR未必跟足美息升幅,明年本港按息仍主要处2厘以下水平,低息环境历史性延续14年,置业人士仍继续受惠于低息环境,相信明年在经济复苏面持续扩大及通关因素带动下,利好楼巿及按巿,按揭额将继续出现正增长,预期2022年新取用按揭贷额将突破4,000亿元,再创历史新高。
 
 
美议息结果评析:加速减慢买债对港未直接构成影响
 
     美国联储局凌晨宣布2021年内第8次议息后结果,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%至0.25%区间不变,亦是自2020年3月16日后,连续14次议息会议维持接近零息水平。美联储局亦公布提速收水步伐,买债规模由原来每月减少150亿美元,调整至每月减少300亿美元,预计缩减买债计划由原定明年中提前至3月中结束。中原按揭董事总经理王美凤表示,美联储局维持利率不变及提速减慢买债已属巿场预期之内,美国复苏势头维持强劲,近两月通胀率均破6%高水平,加上当地市场资金已水浸至供应过剩,美国加速收水步伐已获市场共识及属于合理做法。即使美国加快减少放水规模,当地疫后宽松货币政策下之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张至逾8万亿美元,较疫前增加逾倍,当地市场资金仍然相当充裕,加上美国并未缩表,料减少放水规模对香港不直接构成影响,过往美国减慢买债未有影响本港走资*(详情可见以下回顾)。在港美息差未有大幅拉阔前,本港资金流向较受投资环境及港元需求影响。
 
     回顾对上一次美国收水历程:由2014年1月开始减慢买债历时9个月后,至同年10月结束停止买债计划,收水影响未有即时传导本港。当年受「沪港通」开通等因素带动,资金流入本港,年内本港银行体系结余不减反增,由2014年初约1,638亿元逐步增至2015年第4季高达4,260亿元,期间港元拆息维持平稳处低水平。而美国待14个月后(即2015年12月)才象征式启动加息。
 
 
本港息口走势
 
     回顾: 2021按息十年来新低 超低息楼按水平重现 王美凤回顾2021年按息,今年1至9月份银行体系结余延续去年由10月起创下历史新高达4,575亿元水平,在高度充裕资金环境下,今年港元拆息HIBOR持续处于「超低」水平,自4月20日起至11月26日期间绝大部分时间1个月拆息处于0.1厘以下的超低息水平,当中9月及10月份平均1个月拆息跌至0.06%创过去11年新低水平,以巿场H按低至H+1.3%计,今年实际按息回落至1.36%之过去十年新低水平,令今年超低息楼按水平重现,成今年支持楼市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。
 
 
2022料美加息不多于3次共0.75厘 港P未有需要上调
 
     反映美国联储局官员预测未来利率的点阵图显示,预期明年加息3次,加幅共0.75厘。王美凤指出,预期美国明年结束买债计划后,开展货币正常化仍会温和进行,预料明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仍处于1%以下水平,加幅不多于0.75厘,而本港最优惠利率(港P)未需要跟随上升。
 
     王美凤解释,美国在过往减息周期对比港息「减突」较大幅度,在对上一次减息周期,港P在2019年仅减0.125厘便返回历史低水平,然而美国为应对疫情于2020年再突减息1.5厘,香港没有跟随,故此即使美息明年加0.75厘,港P未有需要上调;在过往加息周期,港P于美息升至2%或以上水平才开始上调。
 
H按比例达97.6% 拆息调整主导本港按息变化 HIBOR未必跟足美息升幅 料2022按息仍处2厘以下水平
 
     王美凤指出,现时拆息HIBOR楼按计划主导市场,市场比例达97.6%,故此HIBOR调整将主导本地按息变化,过往港元拆息早于港P上调,拆息主要受美息、银行结余充裕程度、本港投资环境、资金流向、港元需求等因素影响。现时本港银行结余仍然高度充裕达3,825亿水平,若美息明年上升,港元拆息在资金充裕环境下未必跟足美息加幅,跟随息率上调的速度亦较慢。
 
     王美凤续指,在对上一次加息周期,当本港银行体系结余仍达千亿以上水平,港元拆息大致上未有跟足美息加幅,例如2017年属于美国加息周期,年内美息上升3次共0.75%,当年本港银行结余介乎近1,800亿至2,600亿水平,与楼按相关的1个月港元拆息平均0.56%,1个月美元拆息则平均为1.11%,港元拆息明显低于美息,亦未有跟足美息加幅。故此美息上升对港元拆息影响视乎本地资金水平及流向变速(当中亦受金管局增发外汇基金票据次数及量数影响,因有抽走市场资金作用),本港投资环境仍然吸引资金,预期明年本港银行体系结余仍然充裕,故明年港元拆息未必跟足美息加幅,拆息或由「超低水平」微调至「低水平」;拆息仍然低企下,相信明年H按仍然主导市场,料2022年按息仍主要处2厘以下水平,低息环境持续,故本港将历史性出现14年低息环境。
 
料2022年H按息仍主要处2厘以下 H按继续主导巿场
 
     王美凤指出,今年H按与P按之息差持续达1厘以上,2021年市场H按息平均1.4%,而P按息则持续于2.5%水平,H按悭息优势明显,故2021年H按选用比例持续于95%以上并持续攀升。今年拆息现跌势,1个月拆息于年内较长时间跌至0.1%以下水平,9月及10月份平均1个月拆息更跌至0.06%,创11年半新低,令期内市场H按息低至1.36%十年来低水平,H按/P按息差进一步拉阔,造就H按吸引力续增,推动2021年10月份H按选用比例升至97.6%创历史新高。
 
     王美凤预期,即使明年港元拆息有机会轻微回升,预料H按息仍会主要处于2厘以下水平,故此H按对比P按维持2.5厘仍具较大吸引力,料2022年本港继续以H按为主流按揭计划。
 
 
2021疫情后复苏年 新取用按揭额料增3成达3,870亿 创历史新高 料2022年新取用按揭额再录正增长 新取用按揭额料破4,000亿再创新高
 
     王美凤指出,2021年疫情受控,楼市购买力得以全面释放,加上发展商积极推售新盘,按息亦处十年新低水平,银行叙造楼按信心全面恢复,促使今年一二手交投均明显增加,同步亦推动楼按市场造好,根据金管局今年首10个月统计数字,按揭申请宗数平均每月达14,508宗,较去年平均11,703宗明显上升,反映按揭市道活跃。今年首10个月新取用按揭金额达3,298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加35%,创有记录的首10个月新高,宗数达69,288宗,较去年同期增加24%。王美凤预期,2021全年新取用按揭额按年增30%达3,870亿元,数字将创历史新高,而全年新取用按揭达81,000宗,按年增21%。
 
     王美凤指出,展望2022年本港经济复苏面将持续扩大,加上中港通关规模料将逐步扩大,将推动楼市购买力进一步上升,楼市向好继续带动按市看俏,加上低息环境延续,银行楼按取态维持正面积极,预期明年按揭金额继续出现正增长,2022年新取用按揭额料破4,000亿元水平,再创历史新高。
 
 
2021首10个月新批转按金额升近60%跑赢大巿 料全年新批转按金额重上千亿水平 2022年转按市道平稳发展
 
     王美凤表示,今年首 10 个月新批转按金额达854亿元,较去年同期升59.2%,表现跑赢大巿,增幅明显大于新批一手物业按揭(+24.6%)及新批二手物业按揭(+43.1%),表现跑赢大巿。首10个月计,今年新批转按宗数每月平均达2,028宗,较去年平均1,481宗明显反弹。
 
     今年转按增幅突出,主因是今年按息持续处于超低水平,银行亦恢复对于转按积极性,逐步优化转按息率及优惠至贴近新按水平,推动转按及低息转按套现申请个案明显增加。
 
     王美凤预期今年新批转按金额将可重上千亿水平,按年大增逾6成。展望2022年转按市道,经过今年低基数效应推动新批转按明显反弹后,2022年转按市场将趋向维持平稳发展,虽然明年按息有机会稍为上升,但低息环境持续,仍利好吸引转按及物业套现个案。
 
2021年10月平均按揭年期27.8年创纪录最长年期 平均按揭年期料持续徘徊长达28年水平
 
     王美凤指出,根据金管局的住宅按揭数字,2021年10月份银行批出之平均按揭年期已约近28年(27.8年),创下纪录以来最长年期。事实上,按揭年期在近20年呈现延长趋势,20年前平均按揭年期是18年,10年前延至23.7年,再逐步增加至27.8年,反映选用较长按揭年期的用家及占比持续增加;相信主因是,楼价持续高企,工资加幅追不上楼价升幅的情况下,借款人藉着延长供款期降低每月供楼金额,以便较易通过按揭审批之供款压力测试,另一方面亦可减轻供楼负担。
 
     王美凤续指,按揭年期上限为30年,故按揭年期不会延长至超于30年。明年楼市稳步发展下,楼价向升机会较高,预期2022年平均按揭年期持续徘徊长达28年水平。
 
工资追不上楼价升幅 2021尽管按息跌 置业负担数字仍高 自置居所比率仍低 建议政府放宽首置自用物业按揭成数至7成 并适度放宽压力测试
 
     王美凤指出,根据今年第三季政府经济报告,反映大众置业购买力的置业负担数字今年仍处于75%高水平(属97年后约近最高水平),今年按息下跌,实际供楼负担减轻,但置业购买力数字没有下跌,反映在楼价仍然向升的情况下置业困难仍大。近十年楼价上升一倍,但十年来家庭月入中位数升幅仅达30%,反映工资上升速度远追不及楼价升幅,置业能力降低。纵然政府于2019年10月起已放宽按保计划助市民上车,但根据政府统计数字,自置居所比率仍然由去年约51%跌至今年约50%。
 
     基于置业困难度仍大,加上预期此情况在短期内难以扭转,王美凤建议政府可考虑放宽楼按措施的可行性,为自用物业的上车及换楼用家适度放宽以下楼按措施,让有需要置业的市民降低置业门槛,提高自置居所比率及社会流动。
 
中原按揭建议
 放宽自用物业的按揭成数至7成 (适用于上车或换楼首套房及非套现转按)
 研究放宽自用物业的按揭压力测试 (适用于上车或换楼首套房及非套现转按)
 
 
放宽按保助入市 楼市旺势下 2021按保数字创纪录新高
 
     自2019年10月政府放宽按揭保险,释放潜在准买家置业需求,按保使用率明显上升,反映放宽按保有效帮助市民上车。王美凤指出,今年随着楼市交投弹升,2021年透过按保成功入巿人士继续明显增加,根据香港按证保险数字,今年首10个月新取用按保金额增加38.4%至1,102亿,宗数增31.9%达19,935宗,宗数及金额同样创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新高,并已超越2020年全年数字。
 
     王美凤预期,今年新取用按保金额已破千亿将约达1,270亿元,按年增约3成,全年新取用按保宗数将破2万宗约达23,000宗,按年增约24%,金额及宗数同创纪录新高。

 

标签:
计算机
线上-立即对话